博客

博客

由四則生活化的端午節記事,看中國國情及世界形勢

余非 2020年07月02日 17:00

余非:「只要閱讀面夠廣闊,就會感受在百年大變局面前,整個世界也瞬息萬變。其實,不太容易即時知道當下發生的是甚麼一回事。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要意識到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在多讀多關心身邊事、社會和世界大事之同時,不要將自己變成政治動物。適宜先過好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用一個相對平衡的身心狀態去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 這一節談了各地人民如何過端午節,希望可以給大家一點啟發。」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不知道大家上星期四的端午節是怎樣渡過的?這一節跟大家談中國部份地方如何過端午節。從中得到的社會觀察,會在末尾跟大家分享。

以下會舉四個例子,先談重慶。

有看內地新聞的朋友都知道,重慶市的汛情算是緊張的,主要是強降雨令河水上漲。可是,同樣是重慶,重慶市市轄區铜梁區便沒受影響,照樣過端午節。铜梁安居古城端午節的特別之處,是會沿街舞水龍。民眾向水龍潑水祈福,喻意風調雨順。潑水是多好玩的一件事,場面會有多開心,大家可以想像。

因為疫情防控,今年舞水龍每天只設一場。重慶铜梁是值得開心的,因為經多年努力,做到了脫貧擲帽。方法是靠安居古城發展旅遊業。以端午節包糭子為例,當地巧手婦女包糭有絕技,甚麼大小的糭子都攔不到她們;最細小的可以至一厘米一隻,串起來像項鍊般兜售。旅遊業之外,發展艾草產業是當地的救命草。在扶貧工程的協助下,鄉民利用從前荒廢的山坡種艾草,現在已開發出幾十種艾草產業,有自己品牌;分別是艾灸用的艾條、艾草精油、艾草香囊、艾草茶果等等。整個艾草產業為铜梁創造八千萬元人民幣年收入。

以上是水龍,以下三則是真正的龍舟競渡。大家可以想像和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情況。

湖北通城今年仍然有舉辦民間龍舟競渡,是300米直道賽。原來通城有上千年歷史,用來競賽的河流,上游發源跟汨羅江來自同一座山,而通城離汨羅江也很近。因為屈原這淵源,通城今年照辦龍舟賽,只是規模縮小了,只有14支龍舟、三百多人參賽。去現場湊熱鬧的人流會受限制,入場人士要測體溫,總之是盡量把防疫措施做好。最後一提,通城以水利交通發達通暢而得名。可是有一段時期,河道因淤泥積澱,河道不通且變淺,令水質轉惡劣。經多年整治,今年的水質已好轉至可以游泳。所以一如新聞標題所示:河水生態恢復,傳統龍舟歸來。

說完通城,以下介紹龍舟手汪小龍。汪小龍今年46歲,安徽當涂縣烏溪鎮農民。他和隊友在教練指導下,每年端午節前四十天已開始操練划龍舟。十三年來年年如是。在這十三年間,汪小龍成為出色的龍舟手,得到很多獎牌。連本來不太同意他回鄉划龍舟的太太也開始以他為榮。

風光背後原來另有故事。汪小龍19歲已入選為受栽培的龍舟手,可惜一年便被淘汰。之後他外出打工十多年。33歲2007年回鄉過端午節時,他去看龍舟手訓練,鄉人叫他也划幾下,之後更邀他加入龍舟隊。汪小龍不想因為十多年前被淘汰而令自己跟龍舟劃上句號,於是下定決心不再出外打工,跟太太商量後,回鄉承包了幾十畝水田,養螃蟹、河蝦維生。凡端午前,剛好是水田最忙碌的時節,為了不影響訓練,汪小龍睡水田邊的棚屋,每天凌晨四時便起來放飼料、收蝦等。八時準時去操練。

龍舟隊的訓練很辛苦,好天晒,下雨淋。汪小龍說別看划500米只兩分鐘,以為是很簡單的一回事;才不哩,一停下來連氣也喘不過來。集訓那四十天每日划六、七個鐘,完成練習後渾身酸痛。汪小龍現在已是隊中的領槳手。今年他們的龍舟隊在下水時恢復一個古老的儀式,叫雙龍奪彩。做法是用紅紙包扎魚肉做彩頭,同時岸邊會點燃一排長鞭炮,他們要在炮仗聲中划龍舟,勝者奪彩。大家且留意,非物質文明雙龍奪彩儀式之承傳,是因為這群龍舟手真正喜歡、真心投入划龍舟這項活動,於是用尊重龍舟傳統的敬虔之心精益求精,從而挖掘雙龍奪彩儀式予以承傳。因為他們熱愛龍舟競渡,盡一己之力令划龍舟變得更神聖和講究。這樣來保留文化遣產和非物質文明,是由下而上的做法,特別接地氣。從中也反映這群人(農民),他們固然沒有世俗世界的財富,卻生活得很有滋味。今日的中國,只要你做好人、沒學壞,當前的生活環境,能令不富有的人,也找到饒有趣味的生活空間。

今年因為疫情,汪小龍他們以為是沒得比賽的了。誰知收到通知,會被安排去安徽泗縣參加民族表演。泗縣農民今年脫貧,龍舟表演是慶賀當地人脫貧的民間活動之一。汪小龍很高興。他說沒有比賽,用表演將快樂帶給大家,同樣開心快樂。

最後要簡單介紹佛山的漂移龍舟,主要看他們在水上的側滑技術。5月初,一如往年,佛山南海區的疊滘,在城內的河道有龍舟競渡。那條比賽用的水道跟水渠差不多,既非直線,平均寬度六米,最窄三、四米,大家可以想像一條長二十五米,坐起碼四十人的龍舟,在窄如水渠的河道上高速拐彎是甚麼一回事——答案是不斷漂移。龍舟手說:和開車那種飄移不同,龍船漂移不由一個人控制,要舦手、鼓手和扒仔(龍舟手)一起完成。除了要保持龍船在高速下前進,還要把握好離心力,通過節奏把整艘船、船上各人融為一體,從而做到不斷漂移的效果。

節目已至尾聲,究竟我發現了甚麼社會觀察呢?如下。

在新冠疫情下,令人看到發達國家的基層和低下階層民眾原來不似想像中幸福;而發達選舉民主國家的政客,也不如想像中關愛低層民眾。基層民眾在疫情中之死活,彷彿只是個冷冰冰的數字。高階中產和富人,不會是死亡和染病人口的大多數。究竟哪一種制度、以及哪些國家才重視基層人民,在疫情面前大家一目了然。對中國而言,看來,只要有國力、力所能及,政府沒忘記貧困人口。

第二點體會,是我開始覺得中國成功處理疫情、民眾開始過正常生活這些事實,對比西方社會的現況──這一高一低的對照,也許,開始在國際層面產生負面影響。對比令人分清高下,政客乃至心理不平伏的民間,或可能存有甩鍋和諉過心態。發展至現在的六月份,對部份發達國家而言,也許已經不是中國輸出幫忙、便可以平衡對比之下的失落心理。當前的國際形勢,處於很微妙、很脆弱的狀態,要繼續密切觀察。

第三點觀察,是中國做得好或不好也動輒得咎,怎麼辦呢?有辦法的。就是我一直說的──做好自己本份。一次端午節,令人感受到中國政府有將國力轉化入最基層的民間,令不是富有的普通人也可以活得很滋潤。不只是脫貧,他們的生活有趣味、有質素。這種變化很寶貴。平時一談到「做好自己」,最直接的聯想是各種大型工程和高科技的發展成果。其實,令民間、不是富有的民眾活得滋潤,就可以令政權和整個社會穩如磐石;用穩住內部形勢,去應對外部的千變萬化。

以上就是我在端午節的感受和觀察。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只要閱讀面夠廣闊,就會感受在百年大變局面前,整個世界也瞬息萬變。其實,不太容易即時知道當下發生的是甚麼一回事。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要意識到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在多讀多關心身邊事、社會和世界大事之同時,不要將自己變成政治動物。適宜先過好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用一個相對平衡的身心狀態去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 這一節談了各地人民如何過端午節,希望可以給大家一點啟發。

原圖:http://news.xinhua08.com/a/20200626/1944141.s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