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設題者不是錯而是壞、心腸壞

霍詠強 2020年05月24日 12:00

霍詠強:「香港教育界本身已經嚴重政治化,不少校長、教師是以自己的思想、立場作為「教育」的出發點,並強行融入到課程細節,本來「以身作則」應該是其中一種重要、而且有效的教導方法,可惜當教師「其身不正」時,那自然就不是「教育」,而是變成「毒害」。或者會問,如何能分辨出教育還是毒害?最少教育應該是警醒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而絕對不會教導學生「仇恨」的!」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一條公開考試歷史科的問題,在香港引起掀然大波,「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對於任何中國人、以至華人來說,這都是不應出現的考試問題,甚至連討論問題也算不上,對侵略戰爭本來就不應該有任何疑問,所以設題者不是錯而是壞、心腸壞。因此基本可以認定,出這條題目的、審核這條題目的,他們並沒有把自己視為中國人。或許,這也不應該令大家感到奇怪,香港有不少人,就算手握中國特區護照,也已經不認為他們是中國人,更有些公開地說了「在中美之間,會堅定地站在美國一方」。

 

至於有些為中國、為香港服務,而又已經是美國籍、英國籍的,應該由美英來質疑一下他們的忠誠度。至於選擇任用了他們,如果以為按照用人唯才的標準,自己也必須想想授與的這份工作和權力,是否和對中國、對香港的忠誠無關?如果一家政府電台的首長效忠的是另一個政府,那恐怕「為政府發聲」的角色也肯定做不好,每年燒十億,外加廣播道優質地皮,或許應該有更好的用途,如果真的要選擇,也寧願用來養海豚。

 

關於「利多於弊」,還收到許多「技術型」的分析,指這是「一貫」的出題手法,以前在同一科目的考題也問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是好事?」認真說,既然不是歐洲人,問得出也不奇怪?不過作為出題人,這樣的文字也太粗糙,題目其實和歐洲女權有關,用「帶來怎樣的改變」肯定比「好壞」更開放包容,遣詞用字上原來就應該更小心避免帶有引導性,但考題揀選的資料指向性非常明顯!

 

事件中,教育局還是值得一讚的,反應迅速之餘,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發出聲明「歷史教育所為何事?」來解釋局方就事件的立場,內容有節有理,強調「絕不能教學生以旁觀者自居,或教授不符歷史發展事實的觀點」,把教育管理架構的工作講得清清楚楚,實在難能可貴,至於惹來部分人的批評,只能說是香港的不幸。

 

「歷史教育所為何事?」

香港教育界本身已經嚴重政治化,不少校長、教師是以自己的思想、立場作為「教育」的出發點,並強行融入到課程細節,本來「以身作則」應該是其中一種重要、而且有效的教導方法,可惜當教師「其身不正」時,那自然就不是「教育」,而是變成「毒害」。或者會問,如何能分辨出教育還是毒害?最少教育應該是警醒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而絕對不會教導學生「仇恨」的!

 

所以我們更要認清事實,部分評論滿腔熱血地試圖將考題「無罪推定」,如果香港社會是有理智、有討論,就不會變成滿街暴力、排擠甚至攻擊他人,更不把自己視為中國人,試圖割裂社會。這些問題都是懷有政治目的而來,再多的分析,只會擾亂了初心,而擾亂的結果就是失去了中國人應有的底線。

 

原圖:https://is.gd/5Yyquj

http://k.sina.com.cn/article_7062876614_p1a4faf1c600100riuk.html?from=history#p=2
http://www.takungpao.com.hk/hongkong/text/2020/0514/448642.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