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樊錦詩──我輕輕的把門帶上,卻忽然想起他已經走了

余非 2020年02月20日 17:00

余非:「已播了七、八年的《開講啦》,不只是個節目形式。要辦得成這類節目,社會要有足夠多的,有實力、有歷煉、有品格的專家學者才行。當然,還要有一位不俗氣、有水平、反應快的主持人。《開講啦》每一集也極之吸引。看多了香港新聞,整個人的靈魂會往下沉。近大半年來,我就靠中國大陸的新聞和節目,重拾做人的正能量。」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星期六無意中看了中國央視1台的《開講啦》重播的一集舊節目(原播出時間是2019年3月2日),講者是被譽為敦煌女兒的樊錦詩教授。政治說得太多,本文跟大家談敦煌,以及《開講啦》這節目。

此外,我早在2017年已做過一集關於敦煌的節目,題為〈在敦煌欣賞王潮歌的《又見敦煌》--從中觀察中國的軟實力〉(連結附書面語文末)。

樊錦詩教授在這集《開講啦》內,用了20多分鐘介紹敦煌壁畫的一些亮點。也指出敦煌壁畫的題材,除宗教故事,還包括當時人的生活。她說,第159窟有刷牙圖,證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知道要護理牙齒清潔。

二十多分鐘開講完畢後。大家起立鼓掌。這是《開講啦》很多時都出現的場面,反映內地有尊重知識的節目和氛圍。回頭說今年已約82歲的樊锦诗教授。《開講啦》主持請她談談自己,是甚麼力量支持她留在敦煌。

樊錦詩教授說力量來自三方面。第一,是敦煌藝術的魅力。第二,是前輩的努力感染了她,令她留守下去。敦煌的生活相當刻苦,她睡的床鋪經常有老鼠。至於第三種力量,來自她丈夫。在此,先補充她夫婦倆的點滴資料。

1963年北京歷史系畢業後,樊錦詩被分配到敦煌,她從前實習時已去過一趟,卻病著離開。她出生時不足月,一直體質孱弱。樊錦詩父親寫信給學校想更改分配,但樊錦詩把信收起來了。她跟自己說: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
如此一來,她跟戀人彭金章從此便分隔兩地。彭金章做歷史研究,被分配去武漢大學。他們1967年結婚,婚後育有兩子。為了兩個兒子的成長,彭金章留在武漢大學。直至1986年,終於批准樊錦詩可以調離敦煌。至1986年,樊錦詩與彭金章已分開居住19年,把拍拖的日子也算進去,是23年。可是,當樊錦詩被批准調走時,她卻不想離開敦煌。結果,是彭金章申請調去敦煌,從商周考古改為做佛教研究。

回頭說《開講啦》中的樊錦詩。當她細說三個留在敦煌的原因時,數到了她丈夫彭金章。此時,她不自覺地流露了感動人的內心世界。她說:是有點可惜的,他前年(2017年)過身了。這句話說得再輕、再淡然,也掩不住小小的傷感。她之後繼續說:本來我想,我也老了,他也老了,能不能這個時候我們到處去遊一遊,看一看。可惜沒看到幾處,他就去世了。我也少了一個伴。但是,我在心裏總覺得他還在我身邊。所以,我有時走路呀,關門呀,我說我輕一點,不要影響他睡覺。結果一想啦,他走了呀。(此時鏡頭一轉,已有女觀眾落了兩行眼淚)。樊錦詩說,但是我總感覺,他到今天還在,沒走。還在支持我,看著我。

這一集節目,就點到即止。反正,大家輸入樊錦詩和敦煌兩個關鍵詞,一定可以找到不少資料。

文章結束前做總結:已播了七、八年的《開講啦》,不只是個節目形式。要辦得成這類節目,社會要有足夠多的,有實力、有歷煉、有品格的專家學者才行。當然,還要有一位不俗氣、有水平、反應快的主持人。《開講啦》每一集也極之吸引。看多了香港新聞,整個人的靈魂會往下沉。近大半年來,我就靠中國大陸的新聞和節目,重拾做人的正能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vYke3wWbNA
在敦煌欣賞王潮歌的《又見敦煌》--從中觀察中國的軟實力
2017-10-2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