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美國的影響力是否已經下降?

霍詠強 2020年01月18日 12:00

霍詠強︰「2008年的金融海嘯為世界帶來了一場經濟危機,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以美國華爾街為代表的貪婪本質和對世界的負面影響,或許同樣有人認為是美國軟實力受到傷害或衰退的表現。但是,不要忘記金融海嘯帶來了什麼結果?華爾街大鱷挾著量化寬鬆造就的大量游資,席捲全世界的新興市場,把美國因為貪婪製造的財務損失,利用匯價波動和掌握的金融財技,全部轉嫁在其他國家,幾年風雨過去,全球也就只有美國能在金融海嘯中圖利,中國繼續保持發展動力。」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Ronon Farrow 以一個「星二代」的背景因為揭露娛樂圈性醜聞引發了#metoo 運動,從而贏得 2018年普利策新聞獎 (Pulitzer Prizes),他同年也出版了一本書,名為《War On Peace 向和平宣戰》,以自己在美國外交組織的幾年經驗,加上得到不少官員的第一手資料,講述美國因為急躁和混亂的外交策略,在全世界挑起戰亂,失去了盟友的信任,反映出美國對全球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削弱。

然而,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是否已經下跌?沒有。相反,美國利用在世界科網企業的壟斷,和大數據的掌握,提高了在全世界的話語權,因為主導世界影響力,特別在軟實力的展現方式改變了。最不幸的,是這並非好事。

美國在硬實力上是佔優的,在資源上擁有遼闊的幅員,遠離中東、非洲等混亂地區,除本土龐大的資源外,還支配著加拿大這個地廣人稀、資源充沛的後花園,可謂得天獨厚。再加上長久以來在軍事上數以十萬億美元計算的大量投入,遍佈全世界數目眾多的軍事基地,牢牢地掌控全球國家的一舉一動。

但是硬實力到了一定程度,對世界的震懾意義就不大,正如不少軍事評論就指出美國擁有的核打擊能力可以毀滅地球一百次,但實際上,能毀滅一次就已經是超標了,那其餘99次的打擊能力都是浪費的。相反地,北韓的核打擊能力可能只可以破壞美國小部分地方,但這也足夠能保護國家免受直接軍事威脅。北韓也因此制訂了「核彈經濟策略」,就是主力發展核武器,成功後就有足夠強大的軍事靠山,原來用於常規武器和軍事人員的開支,就可以省下來發展經濟!

因此在實際的國力,更多反映在軟實力上,在外交上建立的聯盟可以製造龐大的國際壓力,例如在美蘇冷戰期間,各自建立北約和華沙集團,並形成兩大集團互相對抗的局面。這時候,美國就倚靠經濟力量,一方面利用軍事競賽掏空了蘇聯的經濟底子,另一方面,美國因為國家歷史短促、兼而大部分時間都並不光彩,沒有什麼文化底子可言,於是決定重塑世界的價值觀,建立一個美其名為民主制度,強調個人自由和公民權利社會,但是不同族群擁有的財政資源有著巨大差異,站在金字塔頂尖的1%精英集團,以選票作為個人權益來麻醉餘下99%人民。

在成長中的社會環境下,由於不同階層的利益都得到提升,民主制度在利益回饋嚴重向精英集團傾斜的問題不被重視,再加上傳媒的護航,核心利益分配被分拆成大量零碎的社會問題,社會的躁動往往能被轉移成為外國的壓力,例如七十年代的日本。但當社會已經成長至穩定階段,就連中產階層都再無寸進,民主制度的問題就會被徹底暴露。這時候,美國利用以科技為基礎的新經濟扭轉了世界秩序,全球化背後對美國帶來的利益更多是虛擬化,或者說金融化,這是段期間,美國也完成了重塑新的國家軟實力的定義。

在踏入21世紀時,國際間的軟實力已經由原來的外交、經濟、文化,變成網絡、金融、普世價值。也因為構成國際影響力的內涵已被改變,如果仍然以傳統的眼光來看美國軟實力被大幅削弱,但實際並非如此。

從傳統的外交同盟來看,美國號召力受挫的第一個例子就是對於伊拉克戰爭,歐洲、特別是德國提出了異議,這是二戰結束以後,歐美同盟首次就軍事決定出現了不同的意見。德國的施羅德、法國的希拉克堅決反對伊拉克戰爭,歐洲的態度和美國對伊拉克的打擊態度截然不同。當然最後美國拉攏了英國支持這場戰爭,由於最後找不到任何大殺傷力武器,也沒有違禁的化學武器,這項攻擊決定也成為當時的英國首相貝理雅畢生的污點。但是歐洲作為一個整體不支持這場戰爭,可以看出美國的外交策略開始下降,或者說美國利益凌駕於事實。

但是,到及後的出兵利比亞推翻卡達菲政權,造成另一次人道大災難,就連奧巴馬也視之為總統生涯的最大遺憾,但是這次出兵非但得到歐盟的認同,並且獲得聯合國支持,法國甚至參與了軍事打擊。從出兵伊拉克到空襲利比亞,同樣在幾年後發現為重大錯誤,然而歐盟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國將利益凌駕於人道主義的思維,已經成功地「傳染」了歐洲,也就是說認同「網絡取代了外交」,而網絡的最大特性是只考慮利益同溫層,而不再考慮理智和事實。

美國並且從網絡締造的新經濟中,為「普世價值」找到更廣闊的市場,網絡由商業走入家庭、再走向個人,從新經濟展現的「全球化」影響力,令美國人發現:「誰佔據了網路平台,誰就有發言權」。因此毫不猶豫地把網絡平台,以「免費使用」迅速渗透地球每一個角落,並且令歐洲、日韓、亞太地區再無本土服務能夠競逐網絡的操控權,反而中國由始至終憂慮網絡訊息傳遞不受監管,長遠會構成危險,毅然將美國的網路平台拒諸門外,既給與了中國科網企業的成長空間,也成為唯一可以在網絡時代和美國抗衡的國家。

到美國禁制華為,歐洲始發現原來已經受制於 Google ,再無選擇的空間,及至香港暴亂、台灣反中、美伊衝突事件中,這些網絡平台屢次以各種理由壓制不利美國的言論,將美國培植網路控制權的真實意志表露無遺,但世界已再無對抗能力。

2008年的金融海嘯為世界帶來了一場經濟危機,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以美國華爾街為代表的貪婪本質和對世界的負面影響,或許同樣有人認為是美國軟實力受到傷害或衰退的表現。但是,不要忘記金融海嘯帶來了什麼結果?華爾街大鱷挾著量化寬鬆造就的大量游資,席捲全世界的新興市場,把美國因為貪婪製造的財務損失,利用匯價波動和掌握的金融財技,全部轉嫁在其他國家,幾年風雨過去,全球也就只有美國能在金融海嘯中圖利,中國繼續保持發展動力。

所以,以根據傳統定義來評估美國軟實力被削弱、影響力下降,是大錯特錯的!

原圖︰www.freepik.co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